秦音很清楚,墨父既然敢擺出來讓自己隨便選,那么隨意一個茶品,都是新茶!
既然如此,就算極難觀察區分出新舊茶的品類,也能清楚分辨。
眾人瞬間會意。
不過心中只覺得秦音能挑選出新茶,都是因為墨家主放了水。
要真拿一堆茶給秦音挑選。
她一定分辨不清新陳。
由此可見。
秦音確實不如姜琪專業。
姜琪看了秦音選的茶團一眼,眼底浮現幾分輕蔑。
嘖,她猜的對,秦音果然沒有真憑實學。
選定茶團后。
姜琪便率先開始點茶。
宋代的點茶與后來的茶藝有所不同,宋代是一個注重“文治”的朝代,文人崛起進一步推動文人四雅。
也就是點茶、插花、焚香、書畫。
其中“點茶”的技藝更是匯聚巔峰。
其賞藝性更高。
制茶點茶的過程也復雜且考究。
只見姜琪端坐在茶案前,開始有條不紊地碎茶、碾茶、蘿茶、茶末置盒、置茶托、攪拌茶末、點茶......
每一個過程,她都精細研磨。
堪比大型宋代點茶文化科普的教程。
動作賞心悅目,又點到為止。
眾人忍不住驚嘆:“姜琪不愧是姜老的親孫女啊,這點茶技藝,每一個動作都堪比文學載錄,茶香四溢,厚醇回甘,還沒品嘗就已經讓人神往。”
“這斗茶的功夫確實不是一般人做得到的,每一道工序都太精細,也難怪現在的年輕人無法靜心感受。”
“秦音在做什么呢?她的步驟錯了吧,怎么會有這樣點茶的,拒史料記載......也沒見過這么奇怪的點茶方法啊......”
就在眾人沉浸在姜琪規規矩矩的點茶方法中時,又被這么一句吸引走了目光。
大家一開始看秦音居然第一步驟都不碾茶時,便認定她錯了。
他們都是對茶文化有研究的大家。
不似網友們看得云里霧里。
什么是真正官方的點茶流程,他們門兒清。
是以見秦音剛開始就“炙茶”時,就已經心底搖搖頭,pass掉了秦音。
什么亂七八糟的點茶手法?
果真是個鄉巴佬,到底會用這些茶藝工具嗎?
第二步,秦音開始碾茶。
眾人看者她有條不紊的動作,一致認為是她看了姜琪正確的點茶方法,開始“抄”人家的步驟了......
第三步,羅茶!
接著,候湯、熁盞、點茶......
嘶......這些步驟,與姜琪截然不同啊!
眾人看向秦音的眼神逐漸從輕慢改為凝重認真起來。
“嘶,秦音怎么那么快就開始注水了?”
“她又開始注水了,到底會不會點茶啊?”
“這是什么奇葩步驟,但茶香居然開始散開了,這也太奇怪了!”
“我怎么感覺她的步驟也有自己的章法呢?不確定,再看看......”
眾人抱著懷疑的想法繼續看。
而之前一直默默坐在茶宴角落里,看向姜琪送給大家的青瓷神色莫測的老者,此刻看向秦音的眼神也突然神采奕奕起來。
墨父指腹漫不經心地磨著桌角。
看秦音點茶,居然比自己親自點茶還要緊張煎熬。
秦音背脊挺直,面容沉靜,纖細的手腕正在用茶筅攪動茶膏,再漸漸加力擊拂。
她第一次注水,沿著盞壁邊緣環形注水。
自上而下將茶湯攪打得順暢透徹,一時間茶湯如“疏星淡月”般光彩燦爛,茶面的基礎打好了。
接著第二次,又從茶面上注入,環繞著注水一周,極速注水,極速停止。
茶色逐漸顯現,茶面上泛起錯落有致的珠線似的湯花。
第三次、四次、五次......
細密的白色沫停于茶面爆結,如同聚結的云氣和凝聚的霜雪,茶色已全部呈現。
眾人目光久久停滯在秦音的手法上,暗自驚嘆。
這是一種截然不同的點茶手法,但點出的茶卻一點不遜色于茶史記載的正統點茶手法。
大家驚奇,便忍不住將更多的目光鎖定在秦音那邊。
這讓一開始還能平心靜氣好好點茶的姜琪心態快崩了。
不過她到底受爺爺點茶的熏陶長大。
即便心態再崩,此時也將茶的湯色呈現出來。